说说网

首页 > 说说感言 > 读书名言 >

读书名言

《艽野尘梦》读后感1200字

读书名言2021-03-2594举报/反馈

《艽野尘梦》读后感

"到了冬天,那个坍塌了的白塔,又重新修好了。那个在月下唱歌,使翠翠在睡梦里为歌声把灵魂轻轻浮起的年轻人,还不曾回到茶峒来。
………
这个人也许永远不回来了,也许"明天"回来!"

上面这段文字是小说《边城》的结尾,看到最后,心里很堵,泪水浸满了眼眶。

其实重读这篇小说,只是想感受一下凤凰这个地方,凤凰是沈从文的故乡,民国时这个地方出了三个重要人物,号称"凤凰三杰"。

他们是:中华民国内阁总理熊希龄,沈从文,"湘西王"陈渠珍。

沈从文早年就是在陈渠珍的军中做文书工作,陈渠珍对沈从文的帮助很大,可以说没有陈渠珍就没有后来的沈从文。

陈渠珍戎马一生,酷爱读书,不近女色,从西藏返回湘西后,经营湘西30年,人称"湘西王",解放前弃暗投明,投入到祖国大家庭的怀抱。

《艽野尘梦》是陈渠珍在西藏经历的回忆录,是一部奇书。凡是读过的人无不铭记终生,甚至很多人因为这本书改变了自己人生的轨迹。

很早就知道这本书,也知道陈渠珍和藏族姑娘西原那催人泪下的故事。因为太过悲伤,所以一直不敢碰这本书。

去年底和朋友去西藏,在尼洋河边看到了陈渠珍和西原的塑像。本想跟朋友介绍一下两人的旷世生死恋,可话没到嘴边,眼泪却先出来了,只好作罢。

今年春节碰到疫情,假期比较长,有时间可以宣泄感情,就决定把这本书仔细读一遍。

陈渠珍在西藏的经历是1909年到1912年,这段时间是中华民族的多事之秋,在西藏更是如此。陈渠珍随川军入藏,一路上也是惊险不断,但靠着其果敢多谋也都逢凶化吉,屡建奇功,最后驻扎在工布。

陈渠珍知书通理、为人通达,军营中深得官兵拥戴,同当地*民、官员、喇嘛也相处极为融洽。

当地一官员彭错夫妇与陈渠珍交往甚密,因陈渠珍几句赞美之词就将其侄女西原(名字应该是陈渠珍取的)赠予了陈渠珍。

"彭错夫妇,导西原来见,靓衣明眸,别饶风致。余亦甚爱之"__陈渠珍

陈渠珍当时在四川已有家室,但长期行军在外,尤其是在西藏高原,有一个藏族姑娘能照料其生活,是再合适不过的了。西原是一个身手敏捷、深明大义的藏族女子,完全可以称得上是一位女中豪杰,其对陈渠珍可以说是一往情深、十分敬仰的。

两个人在一起没多长时间,就发生了武昌起义,进藏川军发生叛乱,形势变得十分危险动荡。陈渠珍经过认真考虑,决定脱离乱局、潜回内地,随携西原辞别家人,带领同籍官兵及亲信随从共计115人,取道羌塘无人区奔赴内地。

这一路可以说是生死之路,一走就是200多天,最终只有11人活着到了兰州。

陈渠珍一路的追忆十分精彩,描述历历在目,泣天哭地。唯西原在途中说的一段话让人难忘。

"我能耐饥,可数日不食,君不可一日不食。且万里从君,可无我,不可无君。君而殍,我安能逃死耶。"__西原

陈渠珍在兰州遣散了众人,带着西原来到了长安,准备从长安返回老家湘西。

命运捉弄人,不幸的西原在长安染上了天花,最终香消玉殒葬在了长安城。

"室冷帏空,天胡不吊,厄我至此。又不禁仰天长号,泪尽声嘶也。余述至此,肝肠寸断矣。余书亦从此辍笔矣。"__陈渠珍

这是整部追记的结束,读至此,实在难以控制自己悲痛的情绪,嚎啕大哭。

西原悲伤的结局让人痛惜,幸有陈渠珍的《艽野尘梦》让这个美丽的藏族姑娘成为了我们记忆的一部分。

可在那个年代,又有多少这样的生死别离不为人知,104人葬身茫茫荒原,埋葬了多少人间的悲欢离合。

川军进藏像陈渠珍和西原这样的故事恐怕只是少数,更多的恐怕是烧杀强掠。

武昌起义影响到了进藏的川军,分裂成了革命派和保皇派,陈渠珍也是看到了形势的复杂,难以驾驭才决定逃往内地的。随后藏地的局面就失去了控制,此时已名声狼藉的川军激起了众怒,最终被藏族民众驱逐出西藏,十三世**喇嘛返回拉萨。

彭错夫妇因与汉官交好,被重新执掌大权的**喇嘛除以极刑。

那是一个不堪回首的年代,那个年代留给我们的记忆似乎只有杀戮--为了钱财,为了民族,为了信仰,或者也不知道为了什么。

踩一下  ()  顶一下
打赏